找到相关内容456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如本法师答:出家修行,“今生不了道,披毛戴角还”,是真的吗?

    mdash;hetu),就由业力来决定了,谁也奈何不了之事,这才是如实之说,不然还有谁敢出家修行呢!不出家不了道,不会披毛戴角还,一旦出家不了道,当下就来个披毛戴角还,那还得了,甘脆不出家,就不会披毛戴角还了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465312537.html
  • 保护鸟类,预防禽流感

    及时就医,并如实告诉医务人员自己的接触史,以便正确处理。...

    佚名

    |禽流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8/03/12574121762.html
  • 无执著的动态智慧——中道与中观

    实践的中道;(二)如实智观的中道。   [伦理实践的中道]   依说法的先后顺序而言,佛陀是先宣说伦理实践的中道,然后才宣说如实智观的中道。所谓“伦理实践的中道”,其中最著名的是于《初转法轮经》中...”可以让人开法眼,产生如实观的智慧,导向寂静,有助于趋入涅盘──幸福的境地。开了法眼之后,我们才能看到世间的真实样相,产生如实观的智慧而获得解脱,使内心处在不受烦恼干扰的状态。在印度传统里不论是佛教或...

    万金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42243648.html
  • 谈六身修习

    自高,不放逸,不著色,不着庄严。如实观察之所以要饮食,那只不过为支持身体,聊止饥渴。因为人身的目的,不是为吃、喝而生,是为学道而生,就如同运载货物的车子,只要涂一点油膏使它润滑能供运载就可以了。同样的...不善法不生。在“观”的方面说,却又要利用这内六入处作正观察,唯有正观察,才能如实知内六入处是无我的。同样,以正观察外六入处,也是无我的。既然内六人处与外六入处都是无我的,则二者...

    许智铭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45265883.html
  • “南无阿弥陀佛”及其他

    一切法(事物)的真实状况。它又包含“如实”的意义。“如来”佛经的解释是:“乘如实道来成正觉。”又说:“如实道来。”“如来”是一个通用名词,它是“佛陀”的异名。如释迦牟尼佛,可以称释迦牟尼如来。“弥陀佛...的涵义有三种:一、正觉—对一切法的性质相状,无增无减地、如实地觉了;二、等觉或遍觉—不仅自觉,即自己觉语,而且能平等普遍地觉他,即使别人觉悟;三、圆觉或无上觉——自觉觉他的智慧和功行都已达到最高、最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8020895219.html
  • 智能的本质

    samadhi心的专注)。唯有借着正定来使心变得专注,才能如实地了悟真理 (Yatha-bhuta nana-dassana 如实知见) 。  Samahito yathabhutam pajanati passati: 发展了正定的人如实地了悟真理。  这种如实知见的能力,就是“内观”--意思是,“以一种特殊方式观察事物”。通常我们只会注意到表面所呈现的实相,就像小孩子只看到宝石外表缤纷夺目的色彩。而要能...

    葛印卡老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61542628.html
  • 住心品之思想

    一切智者(佛)之智的意义。这样人之心性是清净,佛之心是一切智智,在这样的本质中说明有必定的不同点,结局,维持其这样情形者,或者作为中核者是觉悟,称此为菩提也。   甚么是开悟││如实知自心 因此大日经,秘密主(金刚萨埵)对大日如来,虽然说悟是体悟的一种样式,其悟是有怎样的意义?而有此质问。大日如来就在座位上答覆而说出如实知自心。如实知自心是知道是在真实的知道自己之心的本性(心性)之意义。说到这种知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314386412.html
  • 证悟次第——渐悟与顿悟

    证悟次第——渐悟与顿悟  对于四谛的如实知见,引起了见谛(真实)得道的问题。在四谛中,体见什么才算得证?由于学者的根性,修持方法的传承不同,分为顿渐二派。 观四谛十六行相,以十六(或说五)心见道的,...与苦灭的体见。由于安立四谛:苦应知,集应断,灭应证,道应修;在正见为先导的修行中,知苦、断集而证灭,名为“见灭得道”或“一念见谛”。然在‘阿含经’中,如实知苦(或五蕴等分别说),如实知集,如实知灭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3454815.html
  • 称赞如来

    了佛陀。佛陀因此而告诉比丘们说,如果听到别人毁谤如来、佛法及僧伽,大家不要感到伤心,也不要因此而忧愁、愤怒,甚至于因怀著恨意而生起报复之心,因为这样只会带给大家障碍,不能如实地判断别人所说的是有道理的,还是错误的。反之,大家也不要喜欢听别人赞叹如来、佛法及僧伽,不要因此而感到欣悦、愉快,因为这也会带给大家障碍,不能如实地判断别人所说的是有道理的,还是错误的。   接著,佛陀又说,一般凡夫都只是...

    庄春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1241479012.html
  • “杂阿含经”研习:佛为迦旃延说正见

    方便,都可以说不外乎八正道的推展或扩大。  “杂阿含经”第七百五十经中,世尊告诸此丘:  “若诸善法生, 一切皆以明为根本,明集、明生、明起。明,于善、不善法如实知,有罪、无罪,亲近、不亲近,卑法,胜法,秽污、白净,有分别、无分别,缘起、非缘起悉如实知;如实知者,是则正见。正见者,能起正志、正语、正业、正方便、正念、正定。正定起已,圣弟子得正解脱贪、恚、痴。贪、恚、痴、解脱已,是圣弟子得正智见;我...

    罗无虚讲 蔡惠明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62963779.html